Bentley Communities
Bentley Communities
  • Site
  • User
  • Site
  • Search
  • User
  • Welcome
  • Products
  • Support
  • About
  • More
  • Cancel
Bentley 中国优先社区
  • Welcome to Bentley Communities
  • Bentley's Communities
  • Bentley 中国优先社区
  • More
  • Cancel
Bentley 中国优先社区
技术资料库 建筑是重要的,图纸是影子”-元元作品深度赏析
    • Sign in
    Bentley 中国优先社区 requires membership for participation - click to join
    • -Bentley 中文技术资料库
      • AutoPipe
      • +Bentley Navigator
      • +Bentley Substation
      • +Bentley 道路与场地设计
      • +BRCM
      • +BridgeMasterModeler/OpenBridgeModeler
      • -Building Design
        • AECOsim BD中那些容易忽略的问题
        • 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的参数化分析
        • Bentley BIM解决方案对IFC技术的支持
        • LumenRT:工程界电影级交互式即时渲染系统
        • MicroStation与AutoCAD比较,谁是最好的?
        • 从浅到深理解GenerativeComponent(GC)之一:认识GC
        • 从浅到深理解GenerativeComponent(GC)之三:从实例开始学GC的?
        • 从浅到深理解GenerativeComponent(GC)之二:GC是如何工作的?
        • 使用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建立古代亭子模型:一切都是很容易..
        • 关于学些BIM相关技术的一些思考
        • 如何在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里测量构件的高度及位置
        • 如何用Frame Builder创建飘窗
        • 建筑是重要的,图纸是影子”-元元作品深度赏析
        • 算量需求在AECOsimBD里的解决思路
      • +i-model / DgnDb
      • +LumenRT/ContextCapture
      • +MicroStation
      • +MOSES
      • +OpenBridge
      • +OpenBuildings Designer
      • +OpenFlows
      • +OpenPlant
      • +OpenPlant Electrical CCK
      • +ProjectWise
      • +ProStructures
      • +SACS
      • +STAAD.Pro
      • +SYNCHRO
      • 中国优先产品汇总
      • +其它
      • +桥梁大师<BridgeMaster>
      • +现浇箱梁
      • +软件激活及授权
    • +iTwin 数字孪生平台
    • +中国优先社区使用指南
    • 产品技术简报(Newsletter)
    • +常用产品离线安装包分享
    • +常见问题汇总
    • +社区使用参考

     
     Questions about this article, topic, or product? Click here. 

    建筑是重要的,图纸是影子”-元元作品深度赏析

    3660281656375303980.jpg
    **@元元介绍**

    本名:邢豫元 独立建筑设计师,说到建筑师,脑子里就立马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,见到老邢本人更是如此,只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北京爷们天生的爽快和幽默,虽认识老邢已经近8年的时间,但最近的几次才开始“亲密”接触,注意,我们探讨的只是BIM技术而已,呵呵。最近的接触始于去年的上海Bentley用户大会上,8年前的一头长发变成了板寸,从上面的照片,可以想象下他8年前一头长发的艺术青年的样子。

    老邢一直说,他做的是“伪BIM”,因为在他看来,他没有给构件增加太多的“信息”,而在我看来,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BIM:基于需求,寻找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,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,更好的推敲商讨设计。甚至说,他对BIM的理解不是在语言上,而是在实现上。在一次对老邢的访谈中,我说,我对老邢的理解在于:

    1,他对设计本身有深刻的理解,这其实是对”人“在设计过程中主导地位的理解,我自己认为任何先进的BIM系统都无法拯救对”设计“一无所知或者粗浅理解的人。就像呆板的代码无法表达人类最基本的情感。

    2,他对事情的流程和配合很是清楚,他理解了流程是连贯的,界限有时是模糊的。从效果上将,这就是老邢可以“以一当十”独立完成多个大型项目的原因,需要注意,他不是用时间来堆砌最终的“效果”,而是用精简、连贯的流程来面向了设计本身。他设计外立面石材时,考虑了后面的龙骨,考虑龙骨的时候,考虑到了原有的承重结构,想到了承重结构,想到了施工的细节。而想想现在很多的设计群体,很多人被划分为不同的“专业”,每个人做自己专业的貌似“深层”的设计,实则是“浅层”的理解工程本身。作为一个项目,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所谓专业间或者流程环节见的“空隙”上。这其实就是BIM里强调的“协同”的概念,但是,太多人想简单的用”工具“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    3,对工具的选择,说了上面两条”人“的因素,后面,才是工具的问题,工具不是不重要,只有我们对设计本身,对设计实现的流程有深刻理解的情况下,才可以选择很好的工具,才可以选择”适合“的工具。对于老邢来讲,目标明确了,他首先需要的是一个”三维“的工具,这个工具应该足够的强大和开发,其实,这正契合了Bentley MicroStation系列软件的特点。

    回到老邢的作品上来,老邢在一次讲座中说”建筑是重要的,图纸是影子“,他说这其实不是他说的,是一个日本大师说的,这其实正和他面向设计本身的理念相契合。他所做的渲染工具很逼真,但这样的逼真在于还原实际的真实效果,而非给建筑涂了太多的脂粉,甚至掩盖了建筑作为人文表达的最初理念。

    **【一个标准公建案例,一个”画皮“的过程】**

    在这个案例中,老邢的工作主要是做建筑的外立面,如下是他的工作流程,你可以看到在第三步里的渲染是为了控制最后的效果,图纸是表达设计的一个方式。同时也需要注意,老邢会”深入“工地,因为他的设计的深度到了施工的细度。

    2015-6-29 8-46-01.jpg


    为了保证自己的”设计“可以完美的呈现,不至于渲染出”范冰冰“,做出来是”凤姐“的结果。老邢是怎么做的呢?这先回到题目里来,图纸是影子,但图纸不仅仅是”二维“的单一方式。

    老邢采用了如下的方式:

    1、立体图:更好的表达三维细节。
    2、全景图:小空间的细部表达。
    3、3D PDF:三维交互

    这个项目是位于金融街的一个项目,开始甲方对设计院的方案不是太满意,所以,就开始让老邢参与这个项目

    a - Copy.jpg


    (原有设计)
    老邢对于整体布局和细节都做了设计。

    2015-6-29 9-01-56.jpg


    (立面局部效果)
    需要注意,在这个设计里,石材的分格,金属条都和实际的情况一模一样,这充分保证了表达和实际一样,而且考虑到了施工的间隙控制,下面是细部表达。

    2015-6-29 9-04-29.jpg

    2015-6-29 9-06-30.jpg


    (细部表达)
    对于这个模型的渲染,包括局部玻璃的颜色在不同光照下的状态,都是基于实际效果的控制。不仅仅是”渲染“。

    2015-6-29 9-09-27.jpg

    2015-6-29 9-10-08.jpg


    (侧光的效果)

    2015-6-29 9-10-58.jpg


    (走廊的控制,老邢说这个是多年以前的,效果不是太理想)
    基于实际的模型有了,那么一些表达也就很容易,这里的实际的模型,不仅仅是模型本身,模型所处的光线环境及不同的情景也是真实的。

    2015-6-29 9-12-35.jpg


    下面看看基于模型出的图纸,说到这里,很多BIM的使用者总是认为图纸是“难题”,对于此,老邢很难理解,其实我也很难理解,这为何是个问题,是需要出一个像*正一样的图纸吗?一个窗户只表达有无和大概位置,没有居墙位置信息,没有框的细节,如果只是这个深度,那么,BIM就不需要了。
    有人说,BIM出的图太粗,那么如下的图是否可以给大家一个有力的证明,什么是BIM级别的图,没有细模型,想要出细致的图纸,这是连神仙都做不到的,老邢当然也做不到,老邢可以做的只是细致的表达设计,那么,细致的图纸当然就有了。

    2015-6-29 9-16-26.jpg


    (左面剖切,右边立面)
    其实,看到这个图,你的问题应该由能不能出,变成怎么出,至于怎么出就是模型细度问题了。老邢其实在做这个模型是使用纯MicroStation,只是在模型的基础上加了尺寸和填充,如果使用AECOsim Building Designer,那么填充也就自由有了,有些标注也会自动生成。

    2015-6-29 9-21-19.jpg


    老邢这么说,这些图不可能出错,不可能。。。。

    2015-6-29 9-23-10.jpg


    (柱子的细部表达)

    2015-6-29 9-25-43.jpg


    (细致的表达)
    对于一些不需要用模型表达的,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表达。如下面的屋顶做法,在模型的切图基础上,增加做法即可。

    2015-6-29 9-27-57.jpg


    为了更好的表达原结构与外立面的关系,老邢用虚线表达原结构,这无论是设计交流还是施工交流,效率都很高,方式都很简单。

    2015-6-29 9-29-57.jpg


    对于一些细节,也可以采用三维的表达方式。

    2015-6-29 9-30-54.jpg


    当然,对于传统的平面,细节仍然让人满意

    2015-6-29 9-32-08.jpg


    对于三维的表达是为了设计,对于外立面的设计,应该让保温层在同一个面上,如果拐弯就有漏水的可能,这其实是个设计问题,而非工具问题。

    2015-6-29 9-33-42.jpg


    外立面设计完了,后面的龙骨也是考虑的因素,如下图

    2015-6-29 9-37-03.jpg

    2015-6-29 9-38-08.jpg


    (龙骨细部)

    2015-6-29 9-39-13.jpg


    (龙骨角铁决定了石材的分格)

    2015-6-29 9-40-32.jpg

    2015-6-29 9-41-56.jpg


    说了这么多,最终的成果如何呢?

    2015-6-29 9-41-56.jpg

    2015-6-29 9-43-32.jpg


    (石材分格,玻璃幕墙,一模一样,对一模一样。。。)

    2015-6-29 9-46-38.jpg

    2015-6-29 9-45-48.jpg

    2015-6-29 9-44-31.jpg


    如上就是老邢,或者说@元元的一个标准公建的案例,在下一期里,我们将给大家介绍@元元“一个复杂公建”的案例。这些案例,都会发布在本论坛,同时用微信公众号“BentleyBBS”进行推送,扫面如下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BentleyBBS。

    BentleyBBS_WXLogo180.jpg


    另外,我们还有一个微信的群,元元大师也在里面,由于超过了100人,需要手工加入才可以,如果你有同事或者朋友在里面,请让他加你进入,或者,你加我为好友,如下是我的二维码,注明“加入Bentley工程技术群”我再把你加入进去,以和@元元大师“亲密”接触。

    • Share
    • History
    • More
    • Cancel
    • shunnai.zhao Created by Bentley Colleague shunnai.zhao
    • When: Tue, Jan 24 2017 2:40 AM
    • Revisions: 1
    • Comments: 0
    Anonymous
    Recommended
    Related
    Communities
    • Home
    • Getting Started
    • Community Central
    • Products
    • Support
    • Secure File Upload
    • Feedback
    Support and Services
    • Home
    • Product Support
    • Downloads
    • Subscription Services Portal
    Training and Learning
    • Home
    • About Bentley Institute
    • My Learning History
    • Reference Books
    Social Media
    •    LinkedIn
    •    Facebook
    •    Twitter
    •    YouTube
    •    RSS Feed
    •    Email

    © 2021 Bentley Systems, Incorporated  |  Contact Us  |  Privacy |  Terms of Use  |  Cooki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