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学些BIM相关技术的一些思考


在一个BIM的微信群上,总结了些内容,发到这里与大家共享,希望有所帮助。

学习重要的过程是思考和总结,蛮用的过程就是尝试、思考和总结的过程。有很多的操作从原理上就是不合理的,也就没有结果。或者需要面对和控制的东西太多,也就不可能实现。





我们可能有教程、书籍作为辅助,但理解到一定深度,却是需要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,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架构,解决自己的问题,哪怕是用最笨的方法,那它是有效的就可以。




首先有方法,再去精炼方法。一些经验供参考。

1、看资料时,记录一些点,思考干啥用,解决啥问题,看完后,前面的疑问很多也就没有了,而且你已经将这些点连成一个体系,应对自己整体需求,这样的原则也像极了为何用bim这个问题

2、最好的资料是帮助文件,它使最权威,最正确的教材,在每个章节的前面都有一些原理和框架的总结。里面有我们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细节。


3、了解当前行业技术发展水平,不要过高的期盼自己的功能实现。软件是什么?它只是根据已有的综合需求,总结规律,然后进行描述:简单讲,你想不清楚的东西,软件肯定没有办法,你没有这个需求,你也不会理解软件的规律。

相信大家都看过@元元的作品,大家也都想达到和他一样的效果,但,首先,元元对渲染这事的原理和细节很是精通,才会懂得如何进行控制。灯光、材质、相机、渲染方法在任何的渲染引擎里都是一样的,我相信,元元用任何的渲染引擎都可以出来很不错的效果,话又说回来,他为何用了多年的Bentley,就是因为,他看中的是建模、出图、效果,以及调整过程中的效率,这也许才是核心。

很多时候,对软件的期盼超出实际水平,就像,我们得病时,过高的估计医学水平一样。从理论上,现代医学的发展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,但不是现在。就像BIM解决出图问题一样,二维设计时,我们用了几乎100%的时间来标注,而三维设计时,三维信息模型的方式,节省了我们大量调整的时间,可以输出80%的图面表达,但我们仍然不愿意花20%的时间来标注,也没有思考,图是给人看的,即使机器自动标注,你也要调整,调整的时间比你手标可能更长。


4、面对BIM的问题,首先是面对需求,而后才是寻找答案,这个过程需要注意“要求”和“需求”的区别。要求是即时的、可能是不合理的、超出现在水平的。需求是综合的,可以被解决的。综合的需求和软件的架构结合,就理出了工作流程,工作流程中设计的技术细节才是有用的细节。我接触MS的时间有几年了,但自认为理解的内容不足20%,但这些已经足够,已经够用了
暂时想到以上四点,个人观点,偶有偏颇,仅供参考,希望可能帮助大家解决面对的问题。